1.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

2.相机基础知识普及

相机使用基础知识文件_相机基本用法

1.单反相机入门的常识是什么

初学数码单反相机的18个注意事项 1、用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四角发黑 主要是由于闪光灯覆盖面与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不匹配。

老式闪光灯设计的闪光覆盖面大都只能与35mm的小广角镜头配套,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比35mm镜头大12度,因此使画面四周受不到光而发黑。防止的办法有二条,一是在灯光上加散光罩,使闪光成为散射光,以扩大覆盖面;二是用白纱布蒙住灯头,让光线散射,使整个画面都能均匀受光。

2、画面影调模糊 在排除了相机无故障和手震等原因后,就要检查镜头是否被灰尘覆盖或被污渍染涂。如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用嘴吹或毛巾擦。

应用吹气球吹去镜头上的尘土,再用镜头刷拂去杂物,最后用镜头纸擦拭,使镜片明亮如新。如仍有汗渍、指纹和油垢,就要送相机维修店用镜头清洁液仔细清除。

3、主体人物模糊,背景清晰可辨 有两种可能,一是手动对焦相机对焦时,焦点没有对着主体或是主体对焦后,在构图中又移动了位置,未重新对焦,使主体不在景深范围之内;二是使用自动对焦相机时,没有按快门“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使焦点在构图中向别处飘移。 4、团体合影照片前几排清晰,后几排模糊 凡是多排合影照,要保证每个人影像清楚,就要做到三点:一是选择性对焦。

五排人合影,选择第二排的对焦;七排人合影,选择第三排人对焦。二是光圈不要设定太大,一般以f4-8为宜,以保证有足够的景深。

三是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60秒,以免有人头部转动使影像发虚。 5、胶卷没有曝光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傍轴取景相机拍摄时忘记揭镜头盖,取景器中景物清晰,但成像光线没有进入镜头,胶片没有感光。

二是手动卷片的135单反相机装片不到位,卷片时没有注意看暗盒片轴是否在相应转动。由于片头滑脱,搬动卷片把手时,虽然快门上了弦,计数器照常计数,但胶片在暗盒中纹丝未动,计数器虽显示36张拍完,实际上没有一张胶片感光。

6、照片四角有黑影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遮光罩与镜头焦距不匹配。把50mm标准镜头的遮光罩用于28mm焦距的广角镜头就会阻挡进入镜头的光线。

因标头的视场角为47度,而28mm广角镜头的视场角为75度。二是用28mm广角镜头拍摄时,原已在镜头上戴有一块UV镜,如再戴一块偏光镜的话,由于偏光镜是两片玻璃叠合而成,边框很厚,再加在UV镜的边框,必然遮挡进入镜头的光线,使照片四角发黑。

用广角镜拍摄时如需用偏光镜,一定要先卸下UV镜后再装偏光镜,才能使画面均匀受光。 7、影调死白或晦黑,缺乏影纹层次 无论照片是黑白或是彩色,只有曝光准确,才能获得明快的影调和丰富的层次。

照片死白是曝光过度;照片晦黑是曝光不足。机内测光系统是按18%的中灰反光率设计的,它可以使大多数景物曝光准确,色彩还原,但遇到某些特殊光线或景物,就需要在测光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如拍摄雪景如不增加1.5-2级曝光量,白雪就会成为灰白色;如拍摄煤炭,如不减少1.5-2级的曝光量,黑色煤炭就会变成深灰色。因为无论多么高级的相机,也没有思维功能,只会把一切景物千篇一律地按反光率为18%的中灰色调处理。

8、用电子闪光灯摄的照片仍然曝光不足 原因有二:一是光圈设定过小。闪光灯的闪光速度一般都在1/1000秒以上,快门已失去控光作用,主要靠光圈大小控制曝光量。

没有自动档的闪光灯拍照,要先计算光圈系数。二是闪光灯电力不足。

新买的闪光灯要经过十余次的充、放电,让灯内电容活跃后再正式使用。旧闪光灯充电信号灯点燃只充了70%,在点燃10秒钟后才能真正充满电能,供正常使用。

9、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出的照片,有半幅画面是黑影 这是由于单反相机的帘幕快门与闪光灯不同步所致。单反相机用闪光灯拍照,要注意相机的闪光同步(各相机速度不同)。

10、人像照片背景清晰艳丽,人物脸膛昏黑 一是逆光拍摄时使用了平均测光,又没有对人物面部补光;二是背景明亮(雪景、沙漠、海滩),使用了内测光推荐的数据进行曝光,背景曝光适度,人物曝光不足。对此有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用闪光灯对人物进行补光;二是在测光的基础上加大1-2级曝光量;三是走近人物对准脸部测光,“锁定”曝光量后(用测光记忆钮或改为手动曝光),再退回原位构图,对焦,拍摄。

11、团体合影,周边人物残缺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平视取景相机拍摄时忽略了视差,画面装得过满;二是使用单反相机虽无视差,但画面四周没留余地,扩印时四周压掉了一些画面,彩扩机只扩印出底片画面的95%左右。所以无论使用什么相机,构图时都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切忌人物顶天立地,塞满画面。 12、照片有划痕 如果是底片上有划痕,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的。

一是大盘片分装卷使用的旧暗盒被污染,出片口绒布上夹有砂粒,划伤了胶片;二是相机背后的压片板上有毛刺,卷片划伤了胶片。使用分装卷前,最好把片头缩进暗盒,用吹气球和毛刷仔细对出片口的绒布进行清洁处理后,再引出片头使用。

如相机压片板有毛刺,可用一小块0号砂纸小心地磨掉(注意不要磨伤压板上的漆膜)。 13、整幅照片影调偏蓝 一是色温很高造成的。

阴天或薄云蔽日的天气,自然光色温高达7000-。

2.单反相机入门的注意事项

单反相机的独特优势在镜头上,玩单反的人必然会有多个镜头,定焦拍人像,广角相机拍风景,长焦拍纪实等等,在入门单反行列后需要懂得基本的知识和拍摄技巧,以下分享入门的一些摄影技巧

入门知识之快门:于普通的数码相机相比初学者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不断调整快门,通过快门调整照片的进光量,然后根据拍摄环境和经验值进行合理的选择,入门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动档或者P挡模式,先拍一张,然后查看照片参数,再通过M挡或者AV\TV等进行快门的变化,一般照片暗了减少数值,照片亮了增大数值。

入门知识之ISO:在特殊光线下进行拍摄的时候,单纯通过快门控制有些力不从心,而ISO的合理设置将给出更多选择空间,一般ISO值越低相片质量越好,噪点会少,而高的ISO值一般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使用,或者为了拍摄运动物的时候保证主体清晰,因而ISO的不断改变是入门的时候必须学会的。

入门知识之光圈:照片的虚实和层次感可以通过光圈的合理选择来实现,一般人像或者静物的拍摄,需要突出人或者物,通过大光圈的方式把背景虚化,一般风景需要容纳更多信息,通过小光圈的方式把前、中、后等多层次的风景记录到照片中;光圈的直观数字就是f值,f值越小光圈越大,主体外的虚化越高;f值越大光圈越小,风景中的层次感越好。

知识中入门的时候可以先把以上3个熟练运用,拍出清晰的、满意的照片,入门摄影学会拍清晰,拍明亮,拍突出,随着懂的越多及对光影摄影的不断理解,一般单反入门中将经历:多拍记录,随意抓拍,照片挑剔,为啥而拍,如何拍出想要的效果等等。。语言组织可能表达不清楚,后续文字再多记录。

摄影技巧之参数法:初学者对照片参数需要有一个熟悉过程,那些环境下需要对应的ISO是必须知晓的,而快门的数值也是需要对照片回看后及时调整,一般单反入门玩家都先试拍然后及时调整快门,而最简单的参数获取是自动档试拍,或者直接有身边的摄影高手指点该如何设置

摄影技巧之水平:在入门摄影的时候保证横平竖直是基本功,虽然有些呆板,但是很有助于习惯的养成,并有利于熟悉机身的重量和逐步熟悉单反相机的功能。

摄影技巧之构图和光影:好的照片要么有价值要么有沟通和思想融入,在光影方面做好视角的切入还有从构图知识上做准备是必须的,入门摄影需要从一些基本的尝试上做到不遗漏,有利于更好的理解摄影。

入门摄影最终要的是获得进步的乐趣和提升动力,开心拍及拍的越来越被自己和更多人喜欢就好,坚持拍摄及总结和分类拍照中的优点和不足,更有准备的练就捕获瞬间的功力,爱好非专业,入门了能玩的开心是关键。

3.佳能家用相机的一些简单常识,求教

1、曝光补偿是用来控制照片的曝光程度,可以 + 或 — ,+ 的数值越大画面约亮,—的数值约大画面越暗。

2、感光度的缩写是ISO,在相同光线条件及设置不变的情况下,调高ISO值画面越亮,调低则越暗。但需要注意的是,ISO值越高,画面的颗粒感越强。

3、笑脸的按钮是面部笑脸侦测功能的开关,打开此功能后在拍摄人物时,相机会在侦测到画面中所有人的面部展露出笑容后自动拍摄,比较方便拍摄。4、相机设置在半自动或全手动档,把相机的ISO设置到自动,这样相机会按环境光线自动提高或降低ISO值以正确曝光,只要不在全自动档,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是不会自动跳起的。

4.你讲的关于单反的知识很好理解,希望向你学习学习

入门时一窍不通,便记录一些简单的知识,发上来供参考关于镜头18-16mm: 同上22mm-24mm: 不严谨的建筑全景,或某个自然景观(严谨的需要大画幅和移轴镜头来矫正相差),城市建筑群,大量的人群。

28mm: 广阔的风景,人多的场景,有群体感的人像35mm: 一般风景,建筑或者建筑内部,纪实人像50mm: 局部风景,全身人像,事实上可以用于任何场景和题材。60-65mm:小微距,适合拍一些比如杯子大小物体或者电饭煲之类的商品,这个焦段适合购买微距镜头。

80mm: 半身人像,一些特写,或者在场景中突出某人。100mm: 微距的黄金焦距,特别适合拍摄微距题材。

135mm:人像焦距,适合人像特写,网上那些特别漂亮的mm,背景虚化的,都是这个焦距拍出来的(一般用85mm镜头放到普通APS单反上,由于转换系数,正好可以获得135的焦距)200mm: 人像特写,大头像,远景拍摄。300mm: 远处人想特写,距离较近的鸟,体育,远景拍摄。

400MM--600mm: 野生动物,足球比赛等。1200mm: 天文摄影,危险的野生动物,大型体育场馆里的比赛50毫米的焦距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和人眼看到的效果接近所以没有广角的冲击力,也没有长焦的震撼,但是历史上由50毫米镜头拍摄出来的顶级作品,比其他所有焦距拍出来的总合还多。

50mm无法具有画面本身的冲击力,所以50mm必须要以内容取胜,构图,色彩,内涵,故事,都无比的重要,所以通常能拍出伟大的作品。35mm 是新闻摄影的最爱,准广角,既可以容纳比人眼所看到内容多的东西,又不会像28或更短焦距的超广角一样,把很多无关的东西包括进来END关于光圈谈光圈之前,再复习一下快门与光圈的关系,我打个比方说明,装满一桶水,水龙头打开大一点,水就流的快,很快就装满一桶水;把水龙头开小一点,水就流的慢,要装满一桶水就要花比较长的时间。

水龙头的开关就是“光圈”,水流的速度就是快门。准确的装满一桶水就是正确曝光。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 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

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的光量差异(数码单反相机光圈更精细f16/f18/f20/f22等于是1/3格为一个进阶)。

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

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 现在对光圈应该有点概念了吧!光圈就是水龙头的阀,开大开小会直接影响进光量及速度。

景深(depth of field)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越浅,背景虚化越明显。ENDA S P M档P"档;机器根据拍摄对象情况自动设置光圈、快门。

"A"档:光圈优先。手动调节光圈,机器自动设置快门。

有利于景深控制。 "S"档:快门优先。

手动调节快门,机器自动设置光圈。拍摄运动、瀑布等可用。

"M"档:完全手动调节光圈、快门。充分发挥你用光的创造性。

有的机器有一个“完全傻瓜”的“Auto”档。P档和它的不同之处在于P档可以手动调节曝光补偿等参数。

而Auto档则是“纯傻”。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光圈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A”来表示。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快门优先在数码相机上一般用“S”来表示。

拍风光,需要用区域曝光法,对不同区域测光的时候,如果用M档,则可以通过曝光尺直接读出各个区域的EV,如果用A档,则必须要用快门时间换算成EV值,而当你找到的时候,你还必须用曝光锁定键锁住曝光,然后再对焦,构图,这期间如果你误碰了曝光锁定,那全部都得重新再来一遍。用M档就比这个省事得多光圈F4光圈F8对比,你会发现F4的背景虚化的更明显,景深浅,这是A档END曝光补偿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在数码相机上一般有“曝光补偿”按钮,以0为界,分正向补偿(增加曝光)和负向补偿(。

5.问些照相机基础知识(佳能牌的)

1就是相机与被照物体的距离被拉近2就是相机的有效分辨率3就是拉近被照物体的距离 倍数越大 拉的越近4照出来的相片不爱出虚影5广角镜头比一般镜头拍出来的景物要多 也就是说同样的距离 一般镜头拍不到的 广角就能拍到6相机首先识别你的脸 在任何情况下 拍出来照片你的练都是最漂亮的7感光度越高 照片越清晰 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也能照出很好的照片8 3.0寸液晶显示屏 9 CCD尺寸就是它的感光元件的大小 常见的有1/1.8 1/2.5 1/3.0 数值越小 感光元件就越大 所以1/1.8就比其他的好 当然1/1.6就 更好了10 就是它机器的照片处理器 第三代11 镜头的拍摄有效距离12 直连打印 插上打印机 直接打印哎呀 累死我了。

6.来个高手讲下照相机的基本知识,最好详细点的~~

那要看是什么相机,如果是家庭用的,那就随便了,要是专业的话就的相关的专业知识,那最好去网上查实一下,在这一时很难和你讲清楚的,希望你能谅解,祝你能从中得到快乐。

下面是我找到的不知道对你有用么。 夜景拍摄一般要求大光圈、小速度。

1、首先灯光环境下拍摄舞台,离舞台越近越好。否则光学变焦倍数大了,相机抖动的影响越大,即便是用三脚架也会多少有影响。

2、必须用三脚架。灯光环境下拍摄舞台等同于夜景模式。

也就是大光圈,小速度。防止抖动影响画质的有效方式就是使用三脚架。

要不就是双手肘部托着前排座,也有一定效果。 3、不要照全景,全景环境明暗反差太大,虚影的现象严重。

镜头主要抓拍个体或局部。 4、最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在设定中调高相机的ISO值。

在照度不足的环境下,ISO值越高,可以有效地补偿照度,但后果是画面质量下降。但这与相机的质量好坏、档次有直接关系。

有的相机ISO值可以调高到800,画面品质还不会有明显地下降。因此你要多尝试,从ISO200,到ISO400,慢慢调高,把照片输出来比较一下。

5、还有就是要多拍,不要让相机闲着。因为运动的场景,你根本无法决定你能拍到什么,就是多拍,再作取舍。

● 拍摄三大要素: 拍照片的三大要素: "聚焦、曝光、构图"是拍摄的根本。所谓曝光就是指底片或CCD感光元件对光感应的强弱;如果不能把光线调节到最适合的强度,底片和CCD就不能正确记录和确认影像。

而光的强弱,可透过调校"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 1. 对焦要清晰 "照片中的人,看起雾雾的!!",你是不是常常遇到这个问题呢? 一般来说,这是对焦的问题,对好焦有几个技巧,请往下看: ● 认清对焦点: 一般数位相机的对焦点,都是在相机的中心位置,你可以从相机的LCD看到一个小框框,拍照时,请先把人对到小框框内,半按快门,听到哔一声,同时会有小绿灯亮起(依相机种类决定),表示已经对到焦了。

● 主体是否对焦: 1. 先把人放在中心对焦点. 2. 半按快门先完成对焦,此时按快门的手不要放开,否则对焦会跑掉。 3. 把人移到旁边,完成构图后,再全按快门,完成拍照,因为之前已经先对焦了,所以焦点不会跑掉。

● 注意手晃: 稳定相机拍摄是不二法门,但你也要随时注意快门速度,现在的数位相机,都会显示快门和光圈的数据。一般所谓的安全快门,简单的说是不要低于1/30秒,如果当你发现快门值低于1/30时,请使用脚架来增加稳定度。

2. 曝光要正确 ● 何谓曝光(曝光补偿): 在传统摄影中,我们提到的曝光值(Exposure Value),就是所谓的EV值.你可以做+/-的调整,也就是多曝一格(变亮)或少曝一格(变暗)的调整,使曝光时的影像更正确,照片才不会太暗或太亮。(现在数位相机都具备了EV按钮) 口诀:遇暗则暗,遇亮则亮 如果被摄物很暗,则要减少EV值(变更暗) 如果被摄物很亮,则要增加EV值(变更亮) 很矛盾是吧,请看完以下解释,你就会了解EV值的功效了 目前的数位相机会自动帮你计算出最佳的曝光值.但是某些状况下,相机会被拍摄的环境给骗了,造成误判。

● 注意环境: 通常背景过亮的环境,有可能是主角站在一片白色墙壁前、或是穿白色衣服、或是在白色沙滩上、或是雪地里,都会造成背景亮度大于主体,这时候口诀就要派上用场了。相反的,如果穿深色衣服,或是背景太暗时,相对要减少EV值。

● 闪光灯: 闪光灯不是只有晚上才能用,白天适当的时机,使用闪光灯,更能增加正确的曝光率。 3. 构图要特别 当你熟悉了前二个技巧之后,我们来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技巧:构图 一般构图有下列几个撇步,请仔细看了: ● 黄金构图: 常常听到一些专业的摄影师讲到黄金构图,但我们从来不晓得黄金构图是什么东西,今天就简单的介绍一下何谓黄金构图,让你也能成为专业的摄影师. 其实黄金构图,就是一个等比例的分割,分割比例有2:3、3:5、5:8等,就是在照片中,切出等比例的线,然后安排照片中的景物,呈现2:3的比例 ● 九宫格构图: 人们发现在九宫格中四条线的交汇点,是人类眼睛最敏感的地方.这四个点,在国外的理论学上又称为“趣味中心点”,只要我们掌握住这四个点来构图,保证你拍出来的图,再也不是生活照了。

拍摄时,你可以在相机的LCD,用想像的方式,切割出九宫格,然后把主体及延伸的前景或是背景,安排在不同的二个点上,做一个斜对角的画分,即完成一个九宫格的构图,简单吧。 其实九宫格的构图可以应用在很多地方,例如拍摄海岸线,你可以把海岸放在上方1/3处或是下方1/3处,都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感觉,切记就是不要放在画面中间哦。

数码相机拍照实用技巧6则 即使你有传统胶片摄影的经验,在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数字摄影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 问题,以使拍摄的照片更加完美! 1.小心取景误差 常见的数字相机的光学取景器是旁轴式的,从光学取景中看到的景物与镜头实际拍 摄的照片不是通过同一个光轴的,被摄物越近视差就越明显。光学取景器中往往有一些 近摄补偿标志告诉拍摄者大致的误差。

使用LCD取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 是LCD的分辨率并。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

摄影技术的基础知识

 摄影技术的基础知识,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记录美好的事物,所以说摄影可以说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而且学会摄影也是很多人都比较向往的事情,下面是摄影技术的基础知识。

摄影技术的基础知识1

 1、正确的姿势握持相机。能有效的避免相机地抖动。避免单手握持。双手握持时,一手握持相机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镜头的变焦或对焦环。两手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而应形成一个夹角,相对更稳定。握持相机时应大臂使劲夹紧身体。小臂放松,否则容易产生抖动。两臂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以形成稳定夹角。

 2、多使用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多使用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尽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为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紧密地贴在取景窗上。配合双手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

 3、正确的站立姿势。拍摄时,应一脚前。一脚后。而不要让两个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外。拍摄中应大腿绷紧、小腿放松。以避免根基抖动影响稳定。

 4、学会调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于心跳和呼吸。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晃动的。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先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稳定下来,然后吐气。再平稳地吸气。按动快门瞬间要屏息,将抖动降低到最小。

 5、学会半按快门。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快门的行程分成两步。即半按快门相机开始自动对焦和测光。再向下全部压下时快门才会启动。否则无法正确测光或对焦,图像虚且曝光不准。按动快门的一瞬也应保持稳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曝光。

 7、手持时,有防抖尽量开防抖。上三脚架时,关闭防抖,避免防抖系统干扰。

 8、不要背摄影包或手里提东西拍照。若长时间曝光,将身上的装备全部放下,额外的负重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抖动。

 9、寻找稳定的依托。如果测光值显示的快门速度远长于安全快门速度。而手头又没有三脚架。这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稳定的依托物来进行应急拍摄。例如。将身体靠在树木或墙壁上就要比无倚靠站立稳定。曝光时间在1—3秒之间的情况下。用双手将相机紧紧的抵在支撑物上使其保持稳定,也经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时候。可以将相机直接放在地上或墙头这样的平面上进行拍摄。其稳定性堪比三脚架。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等对象,还可以把相机放在摄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来拍摄。豆袋是一种里面装满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随意变形,还不易磨损相机。

 10、善用三脚架 、独脚架。“三脚架看出摄影师的态度”。刚开始接触相机的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保持拿相机的手稳定不晃动。虽然很多相机都有防抖功能,但也应付不了较大的晃动。尤其在夜间拍摄时,晃动更容易造成对焦不准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练习外,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拍摄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存储卡够大,风景,就用RAW格式。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白平衡、色调也更容易纠正,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的空间。

摄影技术的基础知识2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摄影技术的基础知识3

  1、用最近的距离拍摄

 不要用变焦镜,而应该用个人的温暖和热情去接近被摄者,可以的话捉着被摄者的手拍摄,虽然好像很难,但大部分人都喜爱拍照,如果让人们感受到你的友善与真心打动而乐意被你拍下微笑的那一刻。

 在最初摄影的时侯,拿着电话在街上不停拍,但耐何拍路人的时侯根本不可能近距离接触甚至拍摄,这样的拍摄虽然有些难度,但细心留意一些小孩或在逛街的情侣其实很乐意拍照,相片更能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呢!

  2、捕捉那一刻,无关主体

 摄影其实就是感觉,很多摄影师为了拍出一系列完美的作品,或者把那个人,那样东西拍得十分*,但过分追求完美反而会失了对摄影的感觉,拍摄其中一项最重要元素便是要表达摄影师拍下相片的心情,和想表达什么,生活就是在记录每一个时刻,而不是刻板,硬硬的。有些很奇怪的照片反而会引起共鸣,甚至给读者发挥想像力的空间。

  3、用不同的角度拍摄

 很多摄影师常犯错误就是以为自己拍的角度好,便停止发掘新角度。不停用同一个角度拍摄反而会令自己目光狭窄,只有不停的到处乱窜乱跳,跳高,越来越低,回去,回到前面,高拍,低拍,你会发现这张最美的构图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然后又学会了多点。

  4、以主体视平线拍摄

 拍摄最重要的视平线不能忽视,如果你拍摄的婴儿或幼儿,甚至鸡,拿到较低。让你的膝盖变肮脏。他们眼睛望向镜头时的优势是强大的,而向下看时会很疏远。

  5、惊喜藏于细节中

  6、利用道具

 觉得人像拍摄除了要有好的灯光和,道具也是十分重要的。每日常见的东西物件例如椅子,,空箱,婴儿座椅,所有这些有助于触发情绪物件,都可以成为给照片增添味道的道具。

  7、利用特殊光线

 平时在家可以多留意哪个时间和角落的光线是最美的,您可以将对象移进光源中或只是恢复到一个特殊的地方,装有些事情正在发生,在光线不足的时侯也会加一些人造灯例如蜡烛,营造最美的拍摄光线,特显被摄者最美的一面。

  8、避免在阳光直*下拍摄人像

 避免在阳光直*的角度拍摄人像,可以利用墙面的反*,间接地得到更柔和的光线,这样拍出的人像会更美更舒服。

  9、随时拍摄

 用心随时随地拍摄,你会发现你捕捉的时刻都是你意想不到的。

  10、拍很多很多照片

 如果只是拍一张半张,你不会意识到人像最美最好的捕捉点在哪儿,即使是iphone也不能当下告诉你,人像表情各有不同,动作,头部倾斜了相片感觉又会不同,只有不停地拍摄便可得出你最满意的照片。

相机基础知识普及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有条件在闲暇的时候去学习新的技能,学习任何东西都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比如要想学会摄影,就要先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分享的就是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1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2

  曝光补偿在实拍中的典型应用

  1增加曝光补偿拍出白皙皮肤的人像

 对人像摄影来说,曝光补偿增加+0.3EV~+0.7EV,可以拍出漂亮的人像肤色。方法是针对皮肤来测得曝光值(尤其是使用点测光方式对皮肤进行测光时更为准确),再增加一定的EV值,可以使皮肤看起来更白皙。

 以上仅针对拍摄美女、儿童而言,如果要拍摄老人或黑色、棕色皮肤的人种,或身处矿山、煤井中的人,应该做负向曝光补偿,使其皮肤的色彩看上去更饱和、更深,以突出这类人群本身的年龄、人种、职业特性。

  2增加曝光补偿拍摄白云、白雾、雪景

 拍摄白色的云景与雾景不同于一般风光摄影,通常要拍摄的画面均属于高调类型,因此使用评价测光模式拍摄时,有可能会使画面变得灰暗,应该对画面中的雾气进行点测光并适当增加曝光补偿。

 拍摄雪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于雪的`亮度很高,如果按相机自己测算出的测光值曝光,会造成曝光不足,使拍摄出的雪呈灰色,所以拍摄雪景时一般都要使用曝光补偿功能对曝光进行修正,根据雪景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通常需要增加1至2 挡曝光补偿。左侧展示了需要增加曝光补偿才能够拍摄出的美景。

  3减少曝光补偿使画面色彩更浓郁

 曝光参数对画面色彩的影响很大,曝光越充分,画面中景物的颜色越明亮、轻淡,反之,如果曝光不够充分,则画面中景物的颜色会显得深暗、浓郁。

 因此,在正常曝光的基础上,适当降低曝光补偿,可以让拍摄对象的色彩看起来更加浓郁。

 如果拍摄的是蓝天,则通过减少曝光补偿,能够使画面中的天空看上去更蓝;而如果拍摄的是花卉,则可以通过减少曝光补偿,使画面中花朵的色彩看上去更浓艳。

  4减少曝光补偿拍摄出背景深暗简洁的画面

 在拍摄花卉、静物等题材时,为了使画面更简洁,可以使用点测光模式对准前景处拍摄对象相对较亮的区域进行测光,从而保证拍摄对象的曝光是准确的,然后通过对照片做负向曝光补偿,背景会因曝光不足而被压暗甚至成纯黑色,从而突显前景处的.拍摄主体。

  5利用减少曝光补偿强调剪影效果

 拍摄逆光作品时,通过曝光控制既可以表现出整体环境包括细节之处,也可以把画面处理成剪影的形式,前者需要增加曝光补偿,而后者则需要减少曝光补偿。

摄影技术基础知识内容3

  1. 光源越广,光线越柔和。相反的,光源越窄,光线越硬。

 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降低对比、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这是因为光源越广,射在物体上光线的方向就越多,这会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小提示: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

  2. 光源越近,光线越柔和

 相反的,光源越远,光线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近,相对的就越大,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以太阳为例,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9300万英里(约1.5亿千米),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小提示: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光源与被摄体间距离的方法使照片的光线更加动人。

  3. 漫散射能够分散光线,使光源变广、光线变柔

 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还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当云层遮挡住阳光,物体上的阴影会明显减少,如果有雾,阴影则会消失。云层、阴沉的天空和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小提示: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都可以用来漫射强烈的光线。你可以在人工光源—如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 在反射中漫射光线

 将一束较窄的光线射在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

 但是如果使用光面反光板,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镜子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

 小提示:将一大块铝箔揉成团,展开后将亮面向外,包在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

  5. 光源越远,光线的衰减越快,主体也越暗

 这条规则指出,被摄主体的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很简单,举例说明:如果你将光源至被摄主体的距离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只有距离增加前的四分之一。

 换言之,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远离而迅速衰减。这条规则我们应牢记,如果你准备移动光源或被摄主体,一定要改变光线的品质。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小提示: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应使用闪光灯(热靴或弹出式均可),这样即可以消除人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相机基础知识普及

 相机基础知识普及,使用单反相机拍照是需要了解相机的基本的知识和操作的,有的人使用单反相机拍摄,但对于单反相机的使用基础不清楚,所以有的时候拍下的照片不清晰,以下分享相机基础知识普及。

 相机基础知识普及1

 相机的基础知识有:相机的结构,曝光的概念,补光的概念,焦距等。

 本次操作演示使用的电子产品:佳能(Canon)EOS 90D 单反相机

 1,相机机身:机身由外壳、按键、屏幕&取景器、处理芯片以及传感器 CMOS(CCD) 等组成,外壳的作用:保护支撑、舒服握持、美观设计等。机身对成像最有用最基本的还是处理器和传感器,单反相机全名单镜头反光式照相机,有胶片和数码之分。

 2,相对的曝光时间就需要越短(特殊条件下的情况不算),有很多种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搭配可以得到相同的曝光值,但曝光效果却未必相同,因为还涉及到景深的问题。最大光圈的镜头被称为“快镜头”,因为这种镜头可以搭配比较快的快门速度。

 3,对焦的原理,简单说就是选好对焦模式!学会手动对焦!单反相机大多都是基于一平面对焦,人脸识别对焦和人眼对焦,但再好的对焦依旧阻挡不了手抖和自信收枪。

 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拍摄星空时,就可以通过 B门 增加曝光时间拍摄出星空甚至是星轨。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像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相机基础知识普及2

 曝光及曝光三要素指的是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ISO;光圈,就是光线进入相机的孔径大小,快门速度就是指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还有感光度ISO,白平衡,曝光补偿,测光及测光模式,对焦及对焦模式等参数和调节项。

 光线和曝光。光圈开得越大,相对的曝光时间就需要越短(特殊条件下的情况不算),有很多种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搭配可以得到相同的曝光值

 但曝光效果却未必相同,因为还涉及到景深的问题,在后面再说。具有最大光圈的镜头被称为快镜头,因为这种镜头可以搭配比较快的快门速度。

  相机的操作模式

 现在的一些数码相机的低档型号,也就是所谓的家庭用型,大都还都是全自动对焦曝光的傻瓜机。中档以上的相机则存在手动模式和半自动模式两种基本的曝光模式。这和传统的相机基本相同。

 手动模式:并非所有的相机都可以。选择手动模式时,可以不用理会测光表所提示的组合参数。可以完全自动的选择光圈和快门值,如何理想的曝光要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喜好,当然也需要自己多加练习。

 半自动模式:很多相机都提供至少半自动模式这样一种曝光模式。一般先固定光圈和快门速度中的一项,而调整其中的另外一个。随即就产生了常说的光圈优先模式或快门优先模式,两者的区别在于先选定光圈还是先选定快门速度。

 相机基础知识普及3

  基本知识

 1、正确的姿势握持相机.能有效的避免相机地抖动。避免单手握持.双手握持时,一手握持相机手柄.一手用虎口握持镜头的变焦或对焦环.

 两手不要在一条直线上.而应形成一个夹角,相对更稳定。握持相机时应大臂使劲夹紧身体.小臂放松,否则容易产生抖动。两臂一前一后交错放置.以形成稳定夹角。

 2、多使用光学取景器或EVF 取景器。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多使用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尽量避免使用LCD 取景。因为光学或EVF 取景器取景,人的眉骨可以很紧密地贴在取景窗上.配合双手形成三角形稳定支撑。

 3、正确的站立姿势。拍摄时,应一脚前。一脚后.而不要让两个脚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此外.拍摄中应大腿绷紧、小腿放松.以避免根基抖动影响稳定。

 4、学会调整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由于心跳和呼吸.人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晃动的.但我们可以在拍摄时先深吸一口气,使自己稳定下来,然后吐气.再平稳地吸气。按动快门瞬间要屏息,将抖动降低到最小。

 5、学会半按快门。不要看到景物就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快门的行程分成两步.即半按快门相机开始自动对焦和测光.再向下全部压下时快门才会启动。否则无法正确测光或对焦,图像虚且曝光不准。按动快门的一瞬也应保持稳定和柔和

 6、在安全快门时间范围内进行曝光。(详见快门介绍)

 7、手持时,有防抖尽量开防抖。上三脚架时,关闭防抖,避免防抖系统干扰。

 8、不要背摄影包或手里提东西拍照。若长时间曝光,将身上的装备全部放下,额外的负重会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抖动。

 9、寻找稳定的依托。如果测光值显示的快门速度远长于安全快门速度.而手头又没有三脚架.这时候.就可以寻找一些稳定的依托物来进行应急拍摄。例如.将身体靠在树木或墙壁上就要比无倚靠站立稳定。

 曝光时间在1—3秒之间的情况下.用双手将相机紧紧的抵在支撑物上使其保持稳定,也经常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有的时候.可以将相机直接放在地上或墙头这样的平面上进行拍摄.其稳定性堪比三脚架。

 如果拍摄的是风景等对象,还可以把相机放在摄影包或豆袋上用自拍来拍摄。豆袋是一种里面装满豆子或陶粒的布袋,可随意变形,还不易磨损相机。

 10、善用三脚架 、独脚架。“三脚架看出摄影师的态度”。刚开始接触相机的人,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保持拿相机的手稳定不晃动。

 虽然很多相机都有防抖功能,但也应付不了较大的晃动。尤其在夜间拍摄时,晃动更容易造成对焦不准和照片模糊。除了多拍多练习外,将相机装在三脚架上拍摄是最可靠的。

 11、善用RAW格式!存储卡够大,风景,就用RAW格式.这样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和暗部细节,白平衡、色调也更容易纠正,为后期处理提供最大的空间。